登录/注册 搜索

湖北大鼓


   “湖北大鼓”系流传于湖北的武汉、孝感、黄冈等地区的一种民间说唱曲艺,故又名“黄孝鼓书”,俗称“打鼓说书”、“说善书”、“鼓书”。

      湖北大鼓在团风县流传源远流长。据可靠的资料证实,我国鼓词(鼓书)源于唐代。当时的僧侣们不仅讲诵经卷,同时也唱说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变文”。到了宋代,“变文”便被改为“鼓词”。这时,不仅有打鼓说书的艺人在进行说唱曲艺活动,还出现了一些专业性的话本。这些话本经过艺人们的口传心授和润饰加工而日益丰富完善。清道光年间,山东鼓书艺人丁海洲(丁铁板)来武汉卖艺授徒,借鉴北方大鼓书的说唱形式的湖北大鼓,便迅速发展起来。光绪年间,我县曾旭东、周子朝、贾瑞臣、刘玉山等与黄陂、孝感、新洲等地的民间鼓书艺人,对由北方传来的鼓书进行了语音、道具等方面的改革,形成“南路子”流派。道具变成大鼓为小鼓、铁板为云阳板。演出时,击鼓拍板,唱、做、念、打,引人入胜。内容包括历史故事、英雄传奇、善恶报应、风俗演义等,形式上分大书与小段。可一人说唱,也可二人联堂。场地不受限制,一场在三小时左右。

    “湖北大鼓”能延续至今,重要原因在于它不受场地、时间等条件限制,内容丰富,说唱形式群众喜闻乐见,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由于它宣扬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和文化精神,传播知识和民风民俗,促进群体活动,和谐社会生活,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它是民间文化、地方语言、风俗习惯、人文环境和社会风貌的展示平台,具有较高的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民俗学、文化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