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非遗保护|2023“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名单公布,全省五人,黄冈一人!

发布时间:Mar 28, 2024 | 作者:


2023

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100位候选人名单公布

快来看看湖北有哪些入围

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业务指导、光明日报社主办、光明网承办的2023“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日前确定100位候选人名单,并向社会公示。


湖北5位来自传统戏剧、传统体育、传统技艺、民间文学、游戏与杂技的非遗传承人进入名单。

叶蔚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木兰传说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武汉市黄陂区北部有木兰山,据说为花木兰故里,有众多因木兰传说而得名的胜迹,如:木兰山、木兰湖、木兰川、木兰天池、木兰石门、木兰清凉寨等。木兰传说在当地广为流传,妇孺皆知。


木兰山景区


传说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人物、地名、建制、物产、风俗、宗教等多个方面,涵盖了民间文学的诸多领域。传播范围相当广泛,不仅国内各地有诸多演绎,在海外也有广泛影响。木兰传说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表现了效忠国家、敬老爱亲、追求平等的观念,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学、民俗研究价值。


美术作品《花木兰》-吴光宇


有着“中国木兰文化收藏第一人”之称的叶蔚璋是“木兰传说”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木兰传说包括《木兰出世》、《少年木兰》、《替父从军》、《塞外立功》、《辞谢封赏》、《回乡团聚》等故事。该传说历时久远,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木兰传说”展厅中的藏品


目前,叶蔚璋拥有5000余件木兰主题的藏品,涵盖古籍、绘画、瓷器、木雕、唱本、剧本等20多个类别,已先后在黄陂区文化馆、木兰花乡景区、木兰天池景区设立了博物馆(展厅)。


叶蔚璋整理的《木兰传说拾遗》


2023年,叶蔚璋在黄陂区文化馆正式开门收徒,3名弟子表示将承续文化薪火,讲好木兰故事。现在他们已经通过新媒体平台梳理“木兰传说”的故事及藏品,意在交流、传承、传播“木兰文化”。



杨俊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黄梅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她是家喻户晓的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从《孟姜女》的声名鹊起,到《妹娃要过河》的自我突破,一路走来,她不断收获着成长的徽章,2018年5月,她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杨俊主演黄梅戏电影《孟姜女》剧照


杨俊主演黄梅戏舞台剧《妹娃要过河》剧照


舞台上,杨俊将黄梅戏剧种发展的重任扛在肩头,用她自己的话说,她要做“优秀传统戏曲的传播者”,“荆楚文化的使者”,这是她这辈子的使命。


杨俊主演黄梅戏舞台剧《舞衣裳》剧照


舞台下,她立志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针对戏曲艺术人才体系建设发声献策,从人才、资金保障等方面为地方戏曲的发展奉献着。


张业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岳家拳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岳家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内家拳术,由岳飞根据自身所学并结合实战经验所创。岳家拳自此初具雏形,故岳家拳有“源于军中,成于沙场”之说。相传岳飞第四子岳震和第五子岳霆避难湖北时,将此拳术传授给民间,在鄂东一带流传。因金、元时期禁止学练而沉寂,至明末清初重新发展到鼎盛时期。



在湖北武穴已相传三十三代,近两千多人。他们始终牢记先祖岳飞的教诲,代代相传岳家拳,让这一武术瑰宝得以保存并流传至今。



张业金,作为岳家拳第二十六代传人,被湖北省体育局授予武术挖掘整理先进工作者。他历时两年,走遍全市400多个自然村,走访了276名60岁以上的老拳师,丰富了岳家拳理论和实践。


张业金及其学生在央视节目上展示才华


张业金老师改革创新传统武校,将传统文化学校武穴市中港外国语学校与岳飞文武学校合并办学,作为岳家拳的保护单位,二十年来,武穴市岳飞文武学校一共培养了3000余名学生,在国际国内各大比赛中共夺得团体冠军五次、单项金牌189枚。


武穴市岳飞文武学校荣誉展示

(图片来源—长江云)


在2008年6月7日,岳家拳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这一荣誉不仅肯定了岳家拳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也为岳家拳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刘未香

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土家织锦“西兰卡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在神奇美丽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前有一个特别的习俗,但凡女儿出嫁,被子、枕头和花花绿绿的花铺盖等,都是新娘亲手织就,这种织品就是现在名震中外的土家族传统手工艺品——西兰卡普。



西兰卡普,源于一句土家话,意思是“打花铺盖”,史称土锦,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与苗锦、侗锦、瑶锦并称为四大锦,是我国南方民间最具特色的织造工艺。



西兰卡普以棉纱为经线,各种彩色的粗丝或棉、绒线为纬线,用通经断纬、反面挑织的技法手工挑织而成。







刘未香,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2007年被恩施州人民政府授予“民间艺术大师”称号;2008年获“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并在第九届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铜奖。



为了使西兰卡普具有时代性,刘未香自发研制了宽达2.2米的大型木织机,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的方法,使用大小机兼容的生产方式,将生产品种增加了20余种。


刘未香织西兰卡普


刘未香挑织的土家织锦系列产品被确定为湖北省涉外定点旅游产品,销往国内外,开创了湖北省恩施州工艺品在国外畅销的先河;2003年3月“汉帛奖” 第十一届国际青年时装设计师作品大赛决赛中,刘未香为服装作品《矛盾》织造土家织锦,该作品荣获银奖;由她设计并编织的白虎图腾服饰,赠送给了温家宝总理。

胡明荣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江堤街道

江欣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高龙博物馆、高龙艺术团、高龙非遗传承人、高龙扎制工作室……在江欣苑社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龙的印迹随处可见。


武汉江欣苑社区居民在雨中舞动汉阳龙


为保障“村改居”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胡明荣开始推进居民就业由低技术含量岗位向高技术含量岗位转型。


一鼓作气,江欣苑社区开始琢磨将高龙这项艺术好好保护起来。2008年,汉阳高龙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居民刘卫祥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胡明荣(居中)

趁居民早锻炼时间了解社情民意


2012年,她三顾茅庐引进多家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在江欣苑办起“非遗”文化传承园,并依托非遗传承园建立了居民创业就业基地。一条街上,有汉绣、刘泥巴剪纸、江汉平原的皮影戏、黄梅挑花……走入传承园,犹如来到一个精彩荟萃的非遗大世界。2014年,传承园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非遗传承人与居民一起学习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从高龙文化到民俗文化,从一项非遗到54项绝技,从社区变景区,胡明荣带领江欣苑社区探索出了一条传统文化的“唤醒”和焕新之路。


点击查看完整版






 信息来源光明网 湖北日报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