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非遗保护|我市张业金人选,全省4人,全国100人!

发布时间:Mar 19, 2023 | 作者:


由文旅部非遗司指导的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近日公布了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100人候选名单,湖北省共有4人名列其中。分别是:

张业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岳家拳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今年73岁的张业金3岁开始学习岳家拳,2008年成为国家非遗岳家拳国家级传承人,岳家拳第26代传承人,国家级武术裁判,10年参加国际及全国武术大赛共夺115块金牌。

1.png

2022年,张业金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带领岳家拳一帮传人,让岳家拳登上美国春晚、参加香港第32届国际书展、在全国传承人培训班上作经验介绍、成功申报岳飞文武学校为湖北省港,澳,台青少年教育基地、向市档案局捐赠七本岳家拳专著、完成全国首届武术旅游景点武穴市《岳武穆遗书探秘》旅游线路的申报等,成绩显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岳家拳”是中国较为完整地流传下来的汉族传统拳术之一,为民族英雄岳飞根据自身所学结合与敌作战中实战而创立,传说为内家拳形意拳母拳,流传至今已800多年。

胡和颜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汉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胡和颜,国家一级演员,曾任武汉汉剧院演出团团长。她继承陈伯华大师的“陈派”唱腔,于1991年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等诸多殊荣,2009526日,胡和颜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汉剧,旧称楚调、汉调(楚腔、楚曲),俗称“二黄”,指湖北省武汉市地方戏剧,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初步形成于清代康乾年间,至嘉道年间走向进一步成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在中国戏曲发展历史上,汉剧为京剧的形成作出过特殊的贡献,对川剧、滇剧、桂剧、湘剧、粤剧、赣剧等地方戏曲剧种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是研究戏曲板腔体系、戏曲音乐结构演变的重要史料和进行艺术创新的资源。

彭承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土家族摆手舞(恩施摆手舞)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彭承金,湖北来凤人。2018年,被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土家摆手舞(恩施摆手舞)的代表传承人。

来凤是全国第一个土家族自治县,是土家族原生态摆手舞的发源地。土家族原生态摆手舞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1200年历史,被誉为“东方迪斯科”,荣获国家群众文化最高荣誉“群星奖”。彭承金就是来凤县土家族原生态摆手舞最具代表性的人物,40多年来,他年年如一日,坚守着对土家族摆手舞的热爱,悉心专研摆手舞动作,积极传授土家族摆手舞,协调推进摆手舞传承及弘扬,主动参加各项传统文化活动,向世界传递出极具魅力的中国土家文化,提升了土家族摆手舞的知名度,为传承推介土家族摆手舞、弘扬土家族文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刘守华

华中师范大学民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1956年开始投身于民间文学研究,任教于华中师范大学,先后担任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中文系主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主编等,1981年至2001年兼任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主席。20229月,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民间文艺家”荣誉称号。

今年88岁的刘守华将自己60余年的学术生涯奉献于民间故事学研究,为中国故事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957年,刘老师大学毕业留校,民间文学就成了他在桂子山安身立命的根基。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也无论是本、硕、博培养体系的建立,还是更大范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平台的构筑,刘老师始终将个人兴趣、教师职业和社会责任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在故事学的园地辛勤耕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成果。他把自己一生所做的一件事比喻为“掘井”:“我做学问,就是把民间故事作为一口储量丰厚的油井,几十年来不断向深处开掘,不断地以新的发现奉献于人。”

 11.jpg